「最後一刻登場的,最耀眼吧?」
閱讀有關拖延症的文章,發覺自己拖延症的病根,從小時候開始,
-總是幻想故事中,最晚出場,就是主角吧?(灰姑娘)
-高中考試用很短的時間記憶大量資訊,卻也很快的遺忘
你知道學習的方法嗎?
-升大學的時候,沒有考到好成績,但是憑藉著考後每天發奮日夜不睡的把推徵資料完成,至少拼命三娘做出的成品也讓不少人折服
就此以為熬夜,痛苦=讓人驚艷的產出。
你知道可以用更有效率完成一件事,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拜分之200用力,達到完美
你知道不是每一件事情痛苦都可以獲得等價的回報
醒醒吧!長大了,用成熟的效力完成事情,
掌握事情處理的時間配比,
時間的投入多寡可能影響成果的品質。
因急迫性所產生的高效率,其實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成癮。換句話說,在時間流逝的失控感中享受成功,能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掌控感。
總是拖到最後一刻的行為,也是一場反叛權力的抗爭。
不用依照規定步調還能完成一切的感覺,就像一次次從死神那兒搶回生存權般刺激。
只要我們一直拖著,就好像那條老鞭子一直在身邊逼著,就能一次次享受到贏得權力的勝利感。
https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article.aspx?id=17626&type=Blog
但是當我長大可能因為任務超出自己能力範圍,你將會因為一次次無法精準的掌握導致自信心下降,
最終讓人一次次逃避。
-從小到大,事情做不對,我的父親就大聲斥責,甚至各種懲罰,讓我知道原來我做錯了
你知道依賴別人的打罵指責鄙視,來驅使自己成長很變態嗎?
學習獨立成長吧!!
面對問題的時候,自己面對,並且承擔,掌握時間的安排 > 並且在阻礙前面要自我判斷,並且透過觀察檢視不斷自我檢討。
想要克服拖到最後一刻的毛病,我們要有成為大人的「現實感」。
雖然學生時期來自大人、師長的管束,可能在潛意識裡種下「不甘願」的想法,
但我們不能誤以為自己一輩子的主權都繫在別人身上。
(><剛剛打得怎麼全部不見了啊啊啊啊啊啊ㄚ,重新快速筆記一下.....以下)
但因為我們明白工作的需要、必要和想要,對於遲遲沒有作為便感到深深自責,卻又好像無能為力去改變。這種情形,心理學稱之為「被動拖延」。
拖延可能是一種自我保護
或許非理性拖延的目的,就是讓我們不用面對真實的自己。
-因為推延讓我不在繼續完成,是因為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的缺陷嗎?因為投入閱讀的時間少,所以也非常快的遺忘,閱讀的內容
拖延能幫助我們掩蓋「我不完美」的失落。
記憶裡尚留存著與臍帶連結時,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一切的快感,我們誤以為未來世界也是如此,
這是一種嬰兒「全能感」。然後我們開始會笑、會爬了,一個小小動作就逗得旁人哈哈大笑,
我們開始自戀、覺得自己在世上最為美好,這是「完美感」,一種嬰兒的自我中心主義。
直到身軀漸漸向上生長、視野更開闊,嬰兒心態會有所蛻變。我們開始知道世界有多大、遭遇什麼叫做挫折,
我們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哀傷,心境卻因此而逐漸成熟,懂得人要在現實、而非在嬰兒時期的幻想中活下去。
-因為沒有跨出舒適圈,所以我一直到26歲才經歷了挫折
但是挫折來臨的時候,其實不需要一覺佈陣,因為字幾必須定下自己的人生目標,也只有自己知道標準,
不在因為父母依存,最終是自己為自己的人生活。
現實與幻想落差之大,該怎麼辦?「拖延」的種子就這麼悄悄地埋進心裡,
只要把事情拖著,就能繼續想像:不是我做不好,是我還沒好好去做!這絕對是拖延的一大好處,
它讓我們不用面對成長中必然的,「我不完美」的哀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的老毛病有兩個,一個是「拖延症」、一個是「現實感」
所以接受不完美吧,
最後出現的並不是最好的,你可能因為當極小時間接到巨大任務時,自己能力不夠時,成果不如預期,一次次削弱自我的信心,
導致不想在投入時間執行。改變自我的觀念吧,一步步的累積才是踏實的,用這輩子沒有做過的方式去執行吧。
因此「時間投入」 等於 「產出品質」 等於 「自我品牌形象」
從小只要做錯事情,就會被爸爸大聲斥責甚至懲罰,但是當成長後,
遇見挫折的時候不需要,因此停滯等待人訓斥,你可以直接站起來往前進,
因為你必須自己訂出人生的目標,自己才知道標準,不在是依存著父母的標準,最終是自己活自己的人生
從初階開始,不避害怕不完美,因為不斷前進才知道,倒下後,接下來再站起來,再前進的方向。
留言列表